授之以渔专利许可模式 激发中国科技行业创新
作者:本站整理 时间:2016-08-29
据了解,截止目前,高通已和110家以上的中国公司完成了专利授权许可协议,一方面说明尊重专利的意识已成为大多数中国手机企业的共识,这代表着社会的一种进步。另一方面也充分表明高通技术上的雄厚积累;可以成为国内诸多制造企业借鉴学习的对象。
受访人士表示,专利许可授权带来的“第二层”意义,在于普及行业专利意识的同时,也在推动行业的创新与进步。尊重他人的知识成果,未来才有可能受到他人同等这样的尊重。对于国内的手机企业甚至是整个制造业企业而言,在尊重他人专利的同时,更要同时提升自身的专利意识,运用专利战略发展企业自身的专利。相辅相成之下,行业才能创新与进步。
普及行业专利意识
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,高通密集与中国手机厂商达成了专利许可授权协议。中国手机厂商愿意支付专利费用的做法获得不少市场人士认同。
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表示,任何技术的创新都需要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投入,最后通过专利这种方式去呈现。
“行业的后来参与者投身该行业时,他不可避免地会用到前人已经研发出来的专利或者技术。在一个公平市场竞争的环境下,所有人,不管是前人、还是后人,都应该去遵守行业运行的规则,即尊重知识产权,后面如果有新的创新,也会形成新的标准,也会形成第二个专利。但整个行业都遵守规则,循环之下形成一个合力,共同推进行业的创新与进步。” 李俊慧这样指出。
李俊慧认为,只有大家形成对整个知识产权尊重的氛围,并且大家去尊重他人的知识成果,未来才有可能受到别人同等这样的尊重。“你给别人交了这个费用,后面才有人给你交这个费用,这是行业良性发展的一个前提,即你的付出就应该得到回报,如果不投入技术,都想投机取巧、都想不劳而获,那整个行业最后只会走向萎缩或者灭亡。”
对于国产手机企业甚至整个制造企业来讲,尊重知识产权,也是拓展海外市场、进行国际化的基础。
在目前国内手机需求增长放缓的背景之下,不少手机厂商纷纷寻求海外市场突围。这种情况之下,有个别企业由于技术储备不够,在使用他人专利时没有意识到尊重他人专利的重要性,最后卷入到相关专利诉讼风波,这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国际形象,而且也进一步拖累自身海外市场扩张的步伐,有些得不偿失。
推动行业创新
拿高通自身来讲,除了通过出售芯片获得收入外,专利授权费用也是其一大收入来源。如2013年,高通全年收入248.7亿美元,其中,三分之一的收入就来源于专利对外授权。
业内人士认为,高通的盈利模式可以成为国内诸多制造企业借鉴学习的对象。
事实上,像高通这样,企业自己研发出的专利技术、产品供于自身利用外,还通过对外授权的方式,获取进一步收入,在大型企业中并不少见。而它们皆一个共同点,即非常注重自己的专利权益。
如咨询公司Sqoop日前公布的2015年获得专利数量最多企业名单显示,三星排名稳居第一位置,获得的专利数量达到7506个,比苹果的四倍还多。与此同时,高通获得的专利数量也达到2731个,排在第六位置。
“你有专利,他有专利,在生产的过程中,可以进行专利互换,起到降低整个生产成本作用。如果没有专利,就只能通过授权方式。像我们改革开放生产第一代通讯、第二代甚至第三代通讯时,大量的专利都掌握在人家手里,要生产就必须跟人家交专利费,尤其是包括终端、系统设备,你卖到国外去,你就需要交专利费,如最典型例子的是VCD机和DVD机,早年国内企业是拿料来加工,但随着广东加工这些产品的企业发展起来后,人家就开始跟你算专利费,这样一来的话,你就赚不到什么钱了。”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、博士生导师舒华英表示,企业自身更要有自己的专利意识。但也要想一想,中国的2G时代里,哪有华为和中兴的影子?但是华为、中兴按照国际规则办事、重视专利布局之后,现在再看看这两家公司发展成什么样的公司了。
舒华英表示,一流企业搞的是标准,二流的企业搞的是生产,三流的企业搞的是加工。“企业在尊重别人的专利、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,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专利。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,就谈不上创新。”
李俊慧表示,企业专利的积累,可以逐渐形成竞争门槛,即使将来不做这个产品,基于专利保护这个机制,在专利保护期限内,还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,继续实现创新。
市场人士同时也认为,如何提高科技进步在企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,并进一步增值企业资产,是当前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,企业专利战略就是重要手段之一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专利授权许可协议在倒逼企业创新进步的同时,也在倒逼行业的创新与进步。
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新新闻资讯,更多新闻资讯请持续关注我们优优下载站哦!